法治日报记者 周宵鹏
法治日报通讯员 李文江
暮色四合,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前堡村的灯光次第亮起。在村委会的活动室里,拉上横幅,摆好桌椅,宣化区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正准备为村民送上“量身定制”的法治大餐。
建在宅基地上的房屋买卖问题、合同签订履行需警惕的“坑”、离婚纠纷中涉及的家务劳动补偿……在法治夜校的课堂上,宣化法院驻村干部曹正精心选取了与村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,解开了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少搞不懂的法律“疙瘩”。在答疑互动环节,气氛更加热烈,面对村民的提问,曹正耐心倾听、逐一解答。
“法治夜校活动不仅能解答困扰村民的法律难题,也在潜移默化中让‘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’的种子生根抽芽。”曹正对《法治日报》记者说。
这是张家口法院系统举行“灯火里的法治课堂”法治夜校活动的生动缩影。
7月19日,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全市法官骨干力量深入29个对口帮扶村,全面铺开“灯火里的法治课堂”法治夜校活动,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层法治动力。自该项活动启动以来,29支法官小分队深入对口帮扶村,用村民听得懂的乡音土语,把法律条文变成“农家话”,解决百姓烦心事,让法治精神如灯火般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。
“法治是乡村善治的基石。这灯火,既照亮治理路径,更如燎原星火,驱散蒙昧,温暖人心。”在“灯火里的法治课堂”法治夜校活动启动仪式上,张家口中院常务副院长赵云峰道出活动目的。
“下沉”与“精准”是“灯火里的法治课堂”法治夜校活动的生命力所在。张家口市两级法院遴选专业骨干法官,下沉深入对口帮扶村,利用村民夜晚农闲的“黄金时间”,将司法服务延伸至乡村最末梢,把“最后一公里”变为“贴心零距离”。
“我们要求法官课前必须充分调研,摸清帮扶村最突出的法律痛点;课上要用乡亲们听得懂的大白话、身边的实在案,把法条讲透,把道理说清。”赵云峰介绍说。
在多个村庄的课堂上,村民就彩礼返还、遗产继承、离婚房屋分割等问题向法官寻求专业指导,困扰多时的法律疑云在法官细致讲解下逐渐被驱散。
“当时就想着都是乡里乡亲,哪用得着写那玩意儿。”在蔚县永安疃村的课堂上,村民方某咨询起困扰他三年的烦心事——2022年,他借给同村人3万元打工款,未打借条,如今对方却不认账。方某局促地搓着手,在互动环节鼓足勇气站出来提问。
话音刚落,张家口中院法官赵洲就走下台安慰道:“老哥您别急,虽然没借条,但微信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知情人证言都能当证据。法官近期会去村里驻点,帮您整理材料。”这番话让方某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。
因专业和实用,“灯火里的法治课堂”法治夜校活动甫一亮相,便成为村民心头一束暖光,大家纷至沓来,课堂气氛热烈。在不少村里,听说法官要来上课,行动不便的老人、抱着娃的妇女,都赶来“充电”、解惑。“白天忙农活,晚上在家门口听法官讲法,讲的都是咱老百姓身边事,这灯真是点在了心坎上。”一位参与活动的村民由衷地感叹道。
“灯火里的法治课堂”法治夜校活动利用村民夜晚闲暇时间将司法服务精准送至田间地头,在润物无声中提升村民法治素养与依法维权能力,不仅传授了法律知识,更传递了司法为民的温度。
张家口中院还为该项活动设置了不同主题:第一期直面婚姻家事彩礼纠纷,法官以民法典为据,将法律术语揉碎掰开进行讲解;第二期聚焦农民工外出务工陷阱与保险合同盲区,法官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;第三期突出守护绿水青山,相关法律法规以通俗图解形式入脑入心……
据了解,自“灯火里的法治课堂”法治夜校活动开展以来,29个帮扶村已收集村民诉求200余条,现场解答183条。“该项活动是法院系统延伸司法服务触角、打通法治惠民‘最后一公里’的务实之举。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,提升乡村法治化水平与村民依法维权能力,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。”赵云峰说。
启远网-启远网官网-手机配资软件-怎么配资炒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